-
辽宁重点布局沈阳新松产业园与大连金州智能装备产业带推动制造业升级
在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辽宁省正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引导,加速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升级。重点支持沈阳新松机器人产业园、大连金州新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带等核心项目,同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构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一、打造智能装备产业新高地 沈阳新松产业园依托中科院技术资源,聚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研发,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大连金州新区通过建设国家级智能装备产业带,重点突破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等关键技术。鞍山通过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银行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辽宁省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突破口,计划年内完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推动本钢集团等老牌国企向高端制造转型。 三、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的沈阳材料国家试验区,已开展高温合金、精密铸造等前沿研究。洁净能源实验室聚焦氢能装备存储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累计孵化科技成果超百项。 四、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 辽宁省组织装备制造企业参与中欧班列运输,推动盾构机、核电设备等产品出口东南亚及中东欧市场。大连港、营口港的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了重型装备出海效率。 五、政策协同培育产业生态 通过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举措,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沈阳铁西区已形成涵盖研发、检测、融资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大连自贸片区试点装备租赁出口新模式。 当前,辽宁省正以装备制造为支点,推动老工业基地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随着国企改革红利释放与创新链完善,区域产业竞争力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
2025-08-07
-
沈阳国税收入突破577亿元创历史新高 征管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2023年,沈阳市通过深化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税收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市税务系统以征管效能提升为抓手,在组织收入和纳税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税收总量领跑全省彰显经济活力 沈阳市全年完成税收总收入577.7亿元,同比增幅达9.7%,增收规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3.1亿元,以18.6%的增速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核心引擎。两项指标分别占据辽宁省总量的28.6%和33.45%,增收贡献率更是达到98.96%和45.59%,持续保持全省首位。与省内经济强市大连相比,沈阳在全口径税收和地方收入方面分别领先34.14亿元和30.1亿元,增速优势扩大至6.9和7.2个百分点。 二、征管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税务部门通过流程再造实现服务效能跃升,全年累计受理业务31万件中,94%实现即时办结。通过压缩审批环节,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缩减12天,税收管理员审批事项从101项精简至26项,整体工作量下降60%。这种"双减负"模式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又推动征管质效提升,其创新经验已在辽宁省税务系统全面推广。 三、产业结构优化培育新增长点 汽车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税收贡献率稳步提升,其中智能制造领域税收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税收占比提高至41.3%,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持续显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带动涉外税收增长19.8%,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极。 四、智慧税务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市建成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网点53个,电子税务局业务办理占比达87%。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潜在税源126亿元,风险应对准确率提升至89%。区块链技术在出口退税领域的应用,使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累计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23亿元。 当前,沈阳市正以税收治理现代化服务新时代振兴战略,通过落实减税降费与依法组织收入的动态平衡,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税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精准监管和智能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5-08-07
-
厦门卫浴巨头首度引入国产智能装备 沈阳i5机床打造行业标杆工厂
近日,厦门市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全球卫浴行业领军企业首次采用国产智能机床装备,标志着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获得国际认可。沈阳机床旗下优尼斯工业服务公司与厦门路达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价值2400万元的智能工厂项目将助力传统卫浴产业升级转型。 一、国产高端装备实现历史性突破 作为亚洲最大的卫浴产品制造商,厦门路达公司年产能超2000万套高端水龙头,产品覆盖全球市场。企业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设备,此次首次采购60台i5M4智能机床及3条自动化生产线,意味着国产装备在精度、效率和智能化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智能工厂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卫浴五金件的加工精度和批次稳定性。 二、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i5智能机床系统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运维功能,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互联。相较于传统机床,其加工效率提升约30%,能耗降低20%,特别适合卫浴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需求。项目配套的智能生产线可自动完成从毛坯到成品的全流程加工,大幅降低人工干预环节。 三、区域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 厦门市近年来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此次合作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南沿海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典范。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操作系统已累计服务超过3万家企业,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均有成熟应用。项目落地将带动厦门当地形成从精密铸造到智能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四、行业示范效应持续显现 卫浴行业对金属件表面光洁度、密封性等指标要求严苛,此前核心加工设备多从德国、日本进口。该项目的实施为国产装备替代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预计将推动更多制造企业重新评估国产化方案。相关技术方案还可延伸至阀门、五金制品等相邻领域,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此次合作不仅体现我国机床工业的技术进步,更展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智能工厂投产,厦门卫浴产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同时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2025-08-07
-
大连“科技指南针”引领辽宁156家众创空间培育4198家创新企业
辽宁省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创新创业孵化网络。目前全省众创空间达156家,服务在孵企业4198家,累计培育成熟企业2066家,形成以大连虚拟孵化平台为核心、多地专业化服务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一、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快车道 辽宁省近年连续推出二十余项扶持政策,涵盖场地补贴、税收减免、融资对接等领域。沈阳出台专项措施对考核优秀的众创空间给予最高百万元运营补贴,大连则通过“科创十条”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实施阶梯奖励。这些政策显著降低创业成本,2023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37%。 二、特色平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大连“科技指南针”平台创新采用科技服务电商模式,汇聚3000余家机构与2万余名专业人士,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的八类服务。该平台与本地40个实体孵化器形成联动,2023年促成技术交易额超12亿元。鞍山“科技大市场”则聚焦钢铁产业链,推动2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落地。 三、专业化空间培育细分领域标杆 全省涌现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特色众创空间。沈阳“米库创服”专注工业互联网,孵化企业获发明专利56项;本溪“技术超市”促成药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达成17项技术转让。锦州“科技智多星”平台通过大数据匹配,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40%。 四、校地协同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辽宁省推动15所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东北大学科技园近三年孵化项目融资额达4.3亿元。大连理工大学创业工坊培育的海洋装备项目,已进入渤海湾海上风电产业链。目前全省高校衍生企业年均增长21%,形成“实验室-众创空间-产业园”的转化通道。 五、未来布局聚焦三大提升方向 2024年将重点建设20个省级示范性众创空间,推动沈阳浑南、大连高新区等载体升级。计划新增专业技术经纪人300名,完善“创新券”全省通用机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筹建专业孵化联盟,目标年内带动500个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
2025-08-07
-
大连金州区人大常委会依法调整法院人事职务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近年来,大连金州区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协同发展,通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016年,金州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法院系统人事职务调整事项,进一步强化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彰显地方权力机关依法履职对司法改革的推动作用。 一、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完善司法体系 根据地方组织法和法院组织法相关规定,金州区人大常委会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职务变动进行审议表决。此次调整涉及民事审判、立案等关键岗位,体现司法机关内部轮岗交流制度的落实,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审判责任制的指导精神。 二、职务调整聚焦审判专业化能力提升 本次免职决定覆盖民事审判二庭、立案一庭等业务部门副庭长职务,反映司法机关对审判质量与效率的更高要求。民事审判二庭作为处理商事纠纷的重要机构,其人员配置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优化;立案一庭作为诉讼服务窗口,岗位调整有助于推动"分调裁审"机制改革。 三、司法队伍建设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金州区近年来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加速招商引资,对司法保障提出新需求。法院系统通过人事调整加强知识产权、涉外民商事等审判力量,与大连自贸片区建设形成联动效应。人大常委会的任免决策既遵循法定程序,也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需求。 四、制度性安排保障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州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常态化听取法院专项报告机制,将人事任免与审判绩效考评相结合。此次调整后,区人民法院相继出台法官联席会议、类案检索等配套制度,形成人事管理与业务监督的闭环体系。 五、改革实践为东北振兴提供法治样本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对外开放窗口,大连金州区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示范意义。此次人事调整既保持审判队伍稳定性,又注入新的履职要求,其经验已被纳入辽宁自贸区法治建设典型案例。未来将持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2025-08-07
-
沈阳航空产业园区成立3D打印创新平台 助力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辽宁省在增材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新型功能结构实验室牵头组建的省级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正式落地。这一平台整合了区域内科研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旨在通过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推动3D打印技术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辽宁省招商引资提供技术支撑,加速航空、船舶等优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一、技术融合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该平台以军用增材技术成果转化为核心,重点突破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化成型、高性能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体系,已形成覆盖金属粉末材料、工艺装备、检测认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供的军工技术储备,包括钛合金结构件快速成型等20余项专利,将成为平台技术输出的重要基础。 二、多领域协同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创新平台服务范围涵盖民用航空、海洋工程等六大重点领域。在航空装备方面,可实现飞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部件的快速试制;汽车工业领域重点开发轻量化底盘结构件;船舶制造方向主要解决大型曲轴等复杂构件成型难题。沈阳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已与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发适用于重型机械的定向能量沉积设备。 三、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辽宁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拥有沈阳鼓风机集团等重型装备龙头企业。平台将通过技术辐射带动传统企业改造生产线,预计三年内帮助30家以上企业完成增材制造技术导入。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表示,该平台将显著缩短新型舰船配套部件的研发周期,降低60%以上的开模成本。 四、开放服务体系培育创新生态 平台采取"联合实验室+孵化基地"的运作模式,面向全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目前已建成2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可开展材料性能评价等7类技术服务。沈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指出,这种开放共享机制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门槛过高的问题。 该平台的建立标志着辽宁省在先进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不仅强化了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优势,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未来将重点培育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2025-08-07
-
沈阳铁西区打造电竞产业新地标 百万星光基地开启多元化发展新篇章
作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竞技综合产业载体——百万星光一期项目正式在沈阳市铁西区投入运营。该基地以5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为载体,构建集赛事举办、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电竞生态圈,标志着沈阳在培育新兴产业赛道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电竞产业升级的硬件支撑 百万星光电子竞技基地采用国际标准建设,配备专业级赛事场馆、战队训练中心、直播制作间及配套商业设施。其主竞赛厅可容纳3000名观众,硬件系统支持8K超高清赛事转播,满足《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主流电竞赛事的承办需求。基地还设有VR技术实验室和动作捕捉工作室,为游戏研发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平台。 二、产业链聚合的协同效应 项目通过"电竞+"模式串联上下游资源,目前已吸引20余家游戏厂商、赛事运营机构入驻。基地将定期举办国际级电竞赛事,同步发展游戏语音解说、电竞综艺制作等衍生内容产业。铁西区配套出台专项政策,对入驻企业给予场地租金减免和人才引进补贴,目标三年内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三、区域经济转型的示范意义 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正通过电竞产业探索新旧动能转换。2023年辽宁省电竞职业选手注册量同比增长40%,百万星光基地的落成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人才集聚效应。项目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酒店、文创等服务业态升级。 四、行业规范发展的创新实践 自2003年电子竞技被纳入正式体育项目以来,该基地首次尝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场馆安全等级标准、职业选手健康管理方案,并联合高校开设电竞解说、数据分析师等定向培养课程。这种"产教融合"模式已纳入辽宁省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五、文化输出的新型载体 基地特别设立东北电竞文化展示区,通过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电竞发展史。未来将策划中韩电竞文化交流周等活动,依托沈阳作为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构建跨国产业合作桥梁。相关规划显示,项目二期工程将增加电竞赛事主题酒店和沉浸式体验馆。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填补了东北地区高端电竞基础设施的空白,更为传统工业城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随着5G、元宇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沈阳有望成为辐射东北亚的电竞产业枢纽城市。
2025-08-07
-
沈阳与厦漳泉金共拓文旅合作新空间 南北互补共推"交换冬天"计划
在深化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沈阳市与厦门、漳州、泉州及金门旅游机构近日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南北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双方将围绕品牌共建、客源互送等维度打造创新型旅游产品,并借助异地办证政策便利,进一步激活沈阳至闽台地区的旅游消费潜力。 一、南北旅游资源差异化互补成合作基础 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拥有冰雪文化、清前史迹等特色资源;而闽南地区则以亚热带滨海风光、闽南文化及对台区位优势见长。此次合作提出"交换冬天"概念,旨在整合沈阳冬季冰雪项目与闽南避寒度假资源,形成季节性旅游产品组合。 二、协议覆盖三大核心领域 1. 品牌联合推广:共同策划南北文旅主题线路,推出"冰雪+暖冬"双城记营销活动; 2. 产品协同开发:设计包含沈阳故宫、泉州开元寺等世界遗产的跨区域文旅套餐; 3. 客源双向输送:建立旅行社、景区间的直通合作机制,预计每年互送游客超万人次。 三、政策红利提升跨境游便利度 自去年8月起实施的异地办理赴台证件政策,为沈阳游客经闽南前往金门、澎湖提供极大便利。合作方将联合推出"沈阳-厦门-金门"一程多站式产品,优化签证代办、交通接驳等配套服务。 四、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双方约定成立文旅合作工作组,定期互访交流。沈阳旅游企业将与闽南同业共建市场监测体系,动态调整产品策略。未来还计划拓展文化演艺、非遗展示等深度合作形态,强化南北文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次合作标志着跨纬度文旅协作进入新阶段,通过资源整合与政策创新,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同时助推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07
-
中国数字电竞娱乐文化产业园落户鞍山 打造东北数字文旅融合新标杆
近日,中国数字电竞娱乐文化产业园正式落户鞍山,这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项目聚焦数字娱乐、电子竞技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总投资规模显著,规划分阶段推进建设,将构建集赛事举办、产业集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为东北区域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落地背景与战略意义 鞍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成为转型重点方向。中国数字电竞娱乐文化产业园的落地,正是当地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促进“文旅+电竞”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项目依托鞍山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旨在打造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数字娱乐新地标,通过“电竞+文旅”模式激活消费市场,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助力城市功能与形象的全面提升。 二、整体规划布局与建设进展 项目总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为40亿元,建设周期计划分三期推进,预计三年内完成全部开发任务。 其中,一期、二期项目整体命名为“奥菲广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聚焦配套生活设施与商业服务功能。目前,1.2万平方米的法国迪卡侬运动超市已正式开业,为周边提供专业运动消费场景;2.8万平方米的电竞公寓、电竞酒店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未来将满足电竞选手、游客及产业人才的住宿需求;菲力猫动漫室内主题乐园及奥特莱斯名品购物广场一期项目已完成围挡放线,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三期项目同样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核心围绕数字娱乐竞技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比赛场馆、电竞新产品发布区、游戏体验馆、主题性度假酒店及数字娱乐相关企业园区。作为三期关键设施的比赛场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将为即将举办的中国(鞍山)数字娱乐竞技大赛提供专业场地支持。 三、功能板块与特色亮点 项目以“数字娱乐+电竞+文旅”为核心定位,规划多个特色功能板块,构建多元化体验场景。 电竞产业核心区将围绕每年计划举办的两届中国(鞍山)数字娱乐竞技大赛,打造专业化赛事生态。除比赛场馆外,还将建设电竞新产品发布区与游戏体验馆,引入前沿电竞设备与互动技术,为玩家提供沉浸式体验,同时为电竞企业搭建产品展示与交流平台。 动漫欢乐园是项目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总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由三大主题区域构成:菲力猫动漫室内主题乐园将设置4D影院、儿童动漫加工体验馆、高科技电玩广场等娱乐项目,融合动漫IP与科技互动;室内水上乐园将突破季节限制,打造恒温水上娱乐场景;室外儿童冰雪嘉年华则规划建设迷你滑雪场及儿童游乐设施,形成“四季可玩”的文旅体验。该乐园计划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次年对外开放。 商业配套方面,奥菲广场整合了运动消费、名品购物、特色住宿等功能,迪卡侬与奥特莱斯的引入将提升区域商业活力,电竞公寓与酒店则为产业人群与游客提供便利生活保障,形成“赛事+消费+住宿”的闭环生态。 四、发展前景与区域带动作用 中国数字电竞娱乐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将为鞍山带来多重发展机遇。在产业层面,项目将吸引数字娱乐、电竞运营、文旅服务等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当地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扩张;在就业层面,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涵盖工程建设、场馆运营、文旅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城市影响力层面,通过举办高规格数字娱乐竞技大赛及打造特色文旅项目,鞍山将进一步提升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城市知名度,成为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未来,随着项目各板块逐步建成投用,这里将成为集“赛事举办、产业发展、休闲娱乐、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不仅为市民与游客提供多元化消费场景,更将助力鞍山实现从工业城市向“数字文旅名城”的转型跨越,为东北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8-07
-
大连港迎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奥斯卡"轮 刷新东北亚航运纪录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大连港近日成功完成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奥斯卡"轮的接卸作业,标志着该港在招商引资和枢纽能级提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作业不仅验证了港口对3E级超大型船舶的服务能力,更凸显出大连在区域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 一、世界级巨轮首航彰显港口硬实力 "地中海奥斯卡"轮作为当前全球运营中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装箱船,由国际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公司运营。该船总长395.4米,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型宽59米的设计使其可并行装载24排集装箱;最大吃水深度达16米,满载排水量超过19万吨。船舶采用双岛式上层建筑、空气润滑系统等创新技术,较同型船舶降低能耗12%,单箱运输成本下降20%。 二、深水良港优势支撑超大型作业 大连港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凭借-17.8米天然水深条件,配合8台超巴拿马型岸桥组成作业阵列,其中4台桥吊外伸距达70米,可轻松应对24排宽舱位作业。在本次作业中,码头创新采用"双线并卸"工艺,实现1633个外贸集装箱的高效周转,装卸效率保持在每小时130自然箱的国际领先水平。 三、智能系统保障全流程作业安全 为应对超大型船舶作业挑战,港口启用新一代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集成三维模拟预演、实时潮汐监测、智能配载规划等功能。通过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技术,确保船岸对接误差控制在3厘米内。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进出口货物电子放行,整体通关时效压缩至2小时内。 四、枢纽能级跃升服务区域经济 此次接卸作业验证了大连港作为东北唯一具备3E级船舶服务能力港口的综合实力。港口现已开通国际航线89条,覆盖全球300多个主要港口,形成日韩、东南亚、欧洲、美洲四大航线集群。2024年第一季度,大连口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其中外贸箱量占比提升至76%。 五、绿色低碳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地中海奥斯卡"轮的靠泊推动大连港环保标准全面升级。码头投入使用的全电动无人集卡、船舶岸电系统等设施,使单船次作业减少碳排放约15吨。港口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配合储能系统实现作业全程清洁能源覆盖。 此次世界级集装箱船的顺利作业,不仅强化了大连港在国际航运网络中的节点地位,更通过硬件设施与服务标准的双重提升,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融入"双循环"格局构建了高效物流通道。未来随着新航线的持续加密,大连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2025-08-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